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警惕住宿生低龄化
发布日期: 2021-07-15 15:24:45 来源: 中国教师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明确要求:农村小学1-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住宿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住宿生低龄化现象。

许多家长只看到了寄宿的好处——既可以解决接送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却忽略了寄宿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我20多年的带班经验来看,住宿学生因为一些小事闹得不愉快、拉帮结派、孤立某个同学的事件时有发生;身体残疾、家庭困难、个性较强、生活及卫生习惯不好的学生更易受到同学排挤,甚至会被欺凌;无法排解学习和人际交往压力的学生不在少数。从媒体报道来看,住宿生心理问题突出,辍学甚至自残事件也时有发生。甚至有教育专家尖锐地指出,寄宿制下的孩子就是“半个孤儿院的孤儿”。尽管这个评价有些危言耸听,但确实有不少寄宿生性格孤僻、叛逆,缺乏安全感、责任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近年来,相关机构发布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也显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心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等方面的表现令人忧虑。报告认为,寄宿对低龄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校园关系和学业成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我也留意到,因亲情交流和呵护长期缺失、课余活动匮乏、校园环境封闭等诸多因素,寄宿生在学习、生活习惯、情感交流、心理健康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是不可逆的。

此外,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有待提升。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最重要的是活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应该开展艺术教育、科学教育,丰富学校生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硬件虽然有很大提升,但师资配备依然有很大缺口,音、体、美教师在许多地方仍然缺编严重,生活教师和心理辅导师的配备情况也不容乐观。本该由专业教师承担的工作只能由值班教师兼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他们还要承担父母、保姆、保安、医生等多项职责,寄宿制学校教师没时间也没有精力“活化校园文化环境”。

其实,再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父母,最出色的学校是家庭,最好的教师是父母。我以为,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关爱,尤其是低龄学生。教育即生长,不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显然不是好教育。因此,住宿生低龄化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祁门县胥岭学校)

关键词: 关注孩子 心理健康 住宿生 低龄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