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江世宏:用热爱打开叩甲科昆虫研究之旅
发布日期: 2022-07-20 19:55:51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昆虫世界里,有这样一类昆虫,它跳起来不用脚,而是借助胸部起跳。如果将其翻身,它会用胸部叩地,腾跃空中,一眨眼又翻回了原样。这就是奇妙的叩甲科昆虫,也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江世宏的研究对象。

深耕叩甲科昆虫分类工作近40年,江世宏对叩甲科昆虫的动作、形态等如数家珍。谈到它们用胸部跳跃的细节时,江世宏的语气中透露着欢乐,“生物世界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叩甲科昆虫用胸部跳跃就是其中之一,非常有意思”。

由于患有先天性眼疾,江世宏的视力逐渐减弱,这成为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拦路虎”。但他仍乐观地说:“我有两件‘法宝’,一件是阻挡紫外线和蓝光的眼镜,另一件则是用来放大字体的放大镜。”此外,他还把电脑换成了黑底白字形式,以便他能够清晰阅读更多的材料,“反正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资料图)

现在,江世宏仍然坚持到实验室。怀着对叩甲科昆虫研究的热爱,江世宏带队长期坚持开展中国叩甲科昆虫系统分类,完成了多部专著和大量论文,现正在编撰《中国叩甲科昆虫名录》《中国叩甲科昆虫图集》等专著。江世宏和团队还发现了许多叩甲科新种,填补了科学空白,并采用分子技术探讨了叩甲科的系谱关系,使叩甲科的系统分类从定性进入到定量、从宏观深入到分子,推动了我国叩甲分类的快速发展。

实际上,研究叩甲的种属分类并非易事,对于采集到的大量标本,特别是一些形态近似的标本,准确鉴定一个种要花费大量时间,有时候还会出现误判。“其实,确定它们是不是一个种,是看它们能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但实际中又很难实现,目前用得最多的还是看形态。”江世宏表示。

“昆虫分类就是新物种的发现、修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摸清‘家谱’,明确家谱中各成员间的关系。”为了厘清中国叩甲科昆虫的分类,江世宏带领团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许多种属的修订,使叩甲科的分类不断深入和完善。

江世宏坦言,希望在还能看得见的情况下,加快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编写叩甲科昆虫分类的几本专著。2018年,江世宏带领深职院“植物保护学科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也是当时广东省唯一一支入选的高职院校团队。

为促进团队成员的发展提升,江世宏在新成员加入时就强调专业基础知识。令团队成员陈晓琴印象深刻的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她,本想加入团队后就能参与完成科研任务,但江世宏却让她先整理标本,并且还要考核她的专业知识。“后来,我明白这其实是江老师在强化我们的基础知识。他经常提醒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结果。”在江世宏团队参与科研十多年,陈晓琴在专业知识上获得提升,如今她已获评高级农艺师职称。

此外,江世宏带领团队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开展教学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材获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他的团队也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博士后及博士为主力和核心,理论功底扎实、技术力量雄厚、“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为一体、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除了注重团队的成长发展外,江世宏也十分关爱学生成长。江世宏鼓励学生们参与到叩甲科昆虫的研究中,带领学生外出采集标本、教导学生如何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做好文献原文录入与编辑等,让学生们接触科研。即便视力较弱,他仍会在晚上和团队一起外出灯诱采集标本。

外出采集昆虫标本并不是一件“简单事”,白天晚上都要工作,但江世宏表示,他希望用实际行动来鼓励每一位团队成员。“江老师是一个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人,为我们‘打头阵’。外出采集标本遇到困难时,江老师的鼓励会让我们感到安心。”陈晓琴说。

另外,江世宏团队还重视产教研融合。在害虫防控方面,他带领团队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被称为“植物医生”。如荔枝果树易发生害虫,影响果实品质,其中较难控制的是蒂蛀虫。通过研究、试验,江世宏团队研制出了生物农药——荔枝蒂蛀虫植物源驱避剂,能驱使蒂蛀虫不在果实上产卵,从而确保了荔枝果实的品质。他负责的项目“荔枝蒂蛀虫植物源驱避剂的研制”,获得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陈宋釜 巫忆苏 )

关键词: 江世宏用热爱打开叩甲科昆虫研究之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