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热讯:“老牌”专业的育人“新路”
发布日期: 2022-07-28 15:36:27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有机化学”“配位化学”课程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所有专业主干基础课程均为甘肃省精品课程;培养学生中有8人当选“两院”院士;2017年9月,化学学科成功入选教育部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上,化学学科赫然在列。

近年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立足学科优势,在课程体系、平台建设、科创环节、培养途径等方面持续改革,构建起“专业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交上了一份一流学科的满意答卷。

本科生走进学术殿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先合成预聚体,再按照一定质量比加入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等,配制得到3D打印用光敏树脂……”在兰州大学综合化学实验的课堂上,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刘兴妤正在给本科生讲授一堂特殊的实验课。

实验课有何“特殊”?原来,刘兴妤所讲课程内容——“光敏树脂的合成及3D打印”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北赛区竞赛中的全新实验设计,它来源于郭金山、刘兴妤团队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化学化工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使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实验、进教材,实现本科生科研训练全覆盖,学生不仅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021年8月,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中,该校2019级化学萃英班范卓、刘喆、于晨昕3位学生的“蛋白质中总巯基的测定及标记”项目获得特等奖。“学院非常支持我们本科生提前接触科研训练。”于晨昕说,在科研训练的过程中,自己不仅收获了成就感,也增强了未来继续从事科研的信心。

如果学生不打算走科研道路,想去就业怎么办?副院长惠新平介绍,除科研导师,学院还聘任了就业创业导师。同时,依托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卫高新技术研究院和校企联合实验室等,为学生构建“实践+就业”平台,让他们带着“真本事”走向社会。

听讲座不再是“签到打卡”

在化学化工学院有这样一个现象:除了上课和做实验,学生们经常参加各种讲座和论坛。

实际上,学院每年要为本科生举办各类讲座40场以上,涵盖学术前沿、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其中,“近代化学前沿”讲座还纳入了大三学生必修课。

“学术讲座常态化是我院的一大特色,学生把高质量讲座当成了拓展知识的课堂,而不是抱着‘签到打卡完成任务’的心态。”惠新平说,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学院化“常规小课”为“前沿大课”,让最新的知识随时随地萦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2019级学生龙玉宏在听完清华大学王训教授主讲的“亚纳米材料控制合成及性质探索”后,对亚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产生了浓厚兴趣,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像龙玉宏这样从一堂讲座中汲取灵感的化学学子不在少数。过去,学院专门为本科生举办的讲座较少,种类也较为单一。现在多层次、全方位、内容丰富的讲座,既符合培养创新型化学专业人才需求,又在校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此外,学院还经常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开设短期课程,让大家不出国门享受优秀教学资源。同时,与国外高校签订协议、联合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培养人才的核心在创新

走进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院史馆,琳琅满目的荣誉挂满墙壁,这里也是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课。“76年来,兰大化学如何源源不断培养高质量人才?核心在创新。”院长梁永民教授说,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离不开学院历届师生的不懈努力奋斗。

如今,不论是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还是人才培养,兰州化学化工学院的成绩单“可圈可点”——

本科推免生受到全国重点高校和重点科研单位的普遍欢迎,学生深造率连续7年稳定在60%以上;本科生在专业大赛和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近6年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86人次;

近年来编写出版包括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内的教材24部,其中,《有机化学实验(第四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目前,学院正在进行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交叉学科及相应的实践实验课程,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创新型化学人才,续写老牌专业的新辉煌。”梁永民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尹晓军 通讯员 肖坤 梁凤至)

关键词: 老牌专业的育人新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