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消息丨中国药科大学:中西融合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
发布日期: 2022-09-01 15:50:59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资料图)

一颗中药胶囊是如何诞生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涉及中药研发全流程。日前,中国药科大学与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一颗中药胶囊诞生”贯通性实验课程,从“大黄”原料的选取鉴定,到中途的炮制加工、提取分离、质量分析,再到“新清宁胶囊”的剂型设计和制造生产,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全面了解中药胶囊的生产工艺,并亲手将“土里土气”的生大黄变成一粒粒便于服用的中药胶囊。

“提起中药学,很多人脑海里会出现穿着长衫的老先生号脉的场面,传统学习模式过于泥古,与现代医学特别是西药学割裂的现象,成为制约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药大副校长孔令义分析说,作为国内最早开办中药学教育的高等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努力探索“应用现代科技研究传统中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要让学生领略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激发其兴趣;另一方面要发挥好中医药学与现代药学的交叉优势,体现中西融合。

这种“中西融合”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这些年,中国药科大学逐渐提高了医药类经典课程比重,特别是加强了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的研究,《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也成为中药学专业必修课和全校通识选修课,这使得本科学生一进校,就能打下良好的中药学理论基础。

“大一的学习经历加深了我对中药学的理解,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专业。”大二学生何雯雯告诉记者,闲暇之余,她喜欢对照书籍图片和饮片实物仔细辨识各类中药材,现在中草药识别对她来说易如反掌,专业课程学得轻松而有趣。

目前,药大已更新升级了《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等传统学科,设立了《天然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等68门跨学科选修课。中药学院还重新规划设置了专业课程:低年级以中医药、生物学、化学为主,夯实基础知识;中年级以中药质量保障、新药研发和生产为核心,构建中药学和现代药学的课程群;高年级则结合现代中药研发贯通性实验课程、药企实践和专题毕业实习进行“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阶训练。

在此基础上,中国药大积极构建产教研融合的中药学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做到中药研发经历、行业实践经历和创新创业经历全覆盖。

在药大校园里,有一个占地300亩的药用植物园,藏红花、白及、珙桐等名贵中药材应有尽有,这成为中药学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基地。记者采访时看到,中药学专业的20多名大二学生正在药田里细心劳作,为草药修枝剪苗。据中药学院党委书记赵健介绍,学生修剪的植物名为金丝皇菊,来自该校定点帮扶单位——陕西省镇坪县,学生们在这里体验药用植物的育苗、种植、养护、采摘、加工等一系列劳动实践课程。“金丝皇菊采摘后,学生要对它们进行实验室清洗、烘干、消毒,最终制成凉茶或者标本,完全重现金丝皇菊产业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能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扶贫故事。”赵健说。

除了药用植物园,药大还建成了中药标本馆、中药制药车间和模拟中药房,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全国首个中药学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学生既可以识药、辨药、种药,近距离了解中草药特性;也可以通过车间和药房的实训,实现从课本到行业的跨越。此外,学校与江苏省中医院、康缘药业、天江药业等21家医院及企业合作,建立中医药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多岗位体验式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对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认知。“我在国医堂跟诊中医师学习过古方、名方,也去过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与当地药农讨价还价,这些经历让我真正了解了现实中的中医药行业究竟是什么样子。”2019级中药学专业弘景国钧班学生崔梦袁说。

在强化中药研发和行业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药科大学着力构建“国家—省级—校级—院级”四阶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近5年来,学生们共创建中药学类创新创业培育项目182项,金丝皇菊凉茶、抗霾利咽健康饮品、中药防蚊防感冒香囊、抗疲劳中药保健茶等一批中药特色健康产业创业产品陆续上市。

“我出生在一块阳光宝地,那里有澄清的高原湖泊、壮丽的雪山雄峰,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回到家乡。”中国药大中药学院2018级学生乌丽江·杰恩斯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今年刚毕业的她已经入职新疆维吾尔药业,实现以自身力量回报家乡的初衷。据了解,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大背景下,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却较去年稳中有升。很多学生像乌丽江一样,以自身所学回报社会,建设祖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姜晨)

关键词: 中国药科大学中西融合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