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点:广州:强师工程为基教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日期: 2022-09-07 22:54:35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为教育大市,广州拥有16万名中小学专任教师,这是广州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广州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广州市坚持教师为本的质量观,积极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教育领军人才数量稳步增加……

目前,广州市的省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共55人,占全省工作室主持人的12%;市级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共564人,规模在全省领先。

组合拳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虚功实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教育的路并非一路鲜花一路掌声,路途也有坎坷,但因为热爱,就选择了勇敢和担当,也正因为热爱,所以享受。”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程惠云分享了学校老师与学生,校长与学生间共同成长的教育故事。今年5月,新时代广州“师·说”活动第一季第一场“从爱出发”正式启动,用真实故事诠释好老师形象。

“师·说”活动每一季会发掘一批扎根一线的平凡教师,用他们的好案例、好故事,引领广州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也让众多默默无闻的教师被看见、被尊重。近年来,广州结合评先评优和教师节,开展师德专题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广州教育大讲坛师德专场,征集师德征文和微视频等,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育兴旺发达的根本在教师,强师兴教的关键在师德师风。”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广州建立健全制度,印发《广州市教育系统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指导意见》等,规范师德问题处理流程。广州将全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纳入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大课题。广州还联合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推进师德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建设。

广州推动师德培训常态化,在广东率先将师德教育列为全员培训专业必修课程,要求全市教师每年选学师德课程不少于10学时。“十三五”期间,广州开设师德师风培训课程446门次,培训48.91万人次。

广州还抓好专项整治。2020年9月,广州开展师德师风问题专项整治;今年结合“双减”,建立师德问题处理长效机制,实现源头、过程、处理、教育的全过程管理。

强化“三薄”教师培训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经过3年刻苦学习,克服了角色转换、平衡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等困难,我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今年6月,卢丹从广州开放大学花都分校毕业,以新身份回归乡村教育。这意味着“广州市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项目首届学生的学习画上了句号,同时为广州乡村教育发展画出一个逗号。

广州区域间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乡村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是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广州着力提升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水平;同时强化“三薄”教师培训,开设针对薄弱学校、薄弱地区教师、薄弱学科的培训项目,提升薄弱地区教师队伍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秋季,广州在全省率先设计并启动“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项目,运用“互联网+”教育手段,整合开放大学系统优质资源,创新学历教育及培训模式,为乡村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提升学历层次提供政策、学费及技术手段支持。

在课程设置上,广州兼顾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广州遵循市区两级服务一体化、学历非学历教育一体化、平台+资源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原则,为乡村教师制定专属学习方案。广州应用开放大学“研训用”一体的广州特色智慧生态师训体系,开展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与实践,推进课堂教学分析AI诊断,精准施策。

广州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认定标准,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学分的积累与转换。广州搭建学分学时“立交桥”,建立教师学分银行账户和个人学习档案,打通学历教育专业学分与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学时衔接通道,体现“一人一策”的学分互换、互认,实现教师职继融通一体化。

目前,该项目辐射到黄埔、花都等7个区域10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的乡村教师。至2025年,预计该项目可服务6000名左右乡村教师,可间接服务8万多名乡村学生。

金字塔式培养体系促进教师成长步步高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市教师发展研训中心……广州成立6个市级和11个区级教师发展中心,推动成立“市级教师发展中心联盟”。6个市级中心作为专业力量的6大“支点”,从服务对象的主体需求出发,全力投入相应层次、类型、学段的专业培训与研究,不断提高其服务的适切性和品质化。

广州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抓实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等,先后遴选培养对象2166人,认定市区两级骨干教师14717人。

为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育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广州成立1110个市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共遴选4918名工作室成员、5031名网络学员。工作室主持人通过线下研修引领成员成长,线上研修辐射网络学员成才,从而引领团队共同发展,形成以工作室主持人引领骨干、骨干引领全员,主持人的主题活动辐射引领全体网络教师的“金字塔”式工作模式。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室通过五大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中,引领成员发展。教学观摩,以“听课、议课、评课、上课、反思、总结”等教学环节为主体,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个人研修借助行动研究,结合“学会教学”“学会学习”,改善教学实践。专家讲座,引领并给予学员在理论和实践的支持。课题研究在选题、立项、开题、结题等多个环节,提高学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网络交流,形成教学动态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共享智慧,共同发展”。

近年来,广州还着力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发展。工作室成员遴选时按照中心城区与非中心城区成员约1:1的比例,向薄弱地区倾斜,目前工作室成员中来自非中心城区的有2572名,占52.3%。

工作室就像一座“塔楼”,不仅辐射引领着当地,还将“光”投向了更大的范围。目前,21个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带领本室成员,在任期内共完成181个教学科研课题,形成1228个研究成果,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5项。(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王桢桢 陈秋兰 黎鉴远)

关键词: 广州强师工程为基教注入源头活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