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选:本土国际化视角下双师混合式教学管理模式探索
发布日期: 2023-03-16 15:59:39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摘要]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学界对高等教育本土国际化的新思考,混合式教学也成为疫情后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如何实现中外双师资源合理配置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路径。Z大学是一所致力于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应用型大学,本文通过透视其2021-2023年双语双师国际化专业课程的学生评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对双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创设智慧学习环境、优化双师的课程分工和角色、完善师生多维评教系统,构建集“国际化情境”“跨文化能力”“知识建构”为一体的本土国际化双师混合式教学管理模式,使全体学生平等享有国际化教育资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关键词]本土国际化;混合式教学;双师型;学生评教

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研究在教育界的大规模普及,促进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并重新兴起了对“本土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的研究热潮。为使常态化混合式教学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局势和教育新趋势,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教育水平,本文以Z大学2021-2023年国际化专业课程的学生评教为研究对象,分析本土国际化视角下双师混合式教学的内涵,评价其教学效果,并针对双师混合式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建议。

一、本土国际化视角下双师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本土国际化打破了原先以“跨境流动”为主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1],以“立足本土本校”“面向全体学生”和“有效提升全体学生国际化和跨文化素养”为特征,其视角下的双师混合式教学内涵具有以下特征:

(一)人才培养是双师混合式教学的现实目标

本土国际化使在校生能获得公平享有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Z大学根据疫情下的应急远距离教学[2]总结教学经验,开创了“外方线上授课,中方线下助教”的“双语双师”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通空间壁垒,使国际化教育普惠本土学生。通过探索本土国际化双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之成为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师资队伍是双师混合式教学的核心主体

双师教学离不开中外师资团队共筑。通过借助外方合作大学的优势师资与行业导师资源,构建“引外助内”的共建机制,打造本土国际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引进外方合作大学多名双师型教师和行业导师作为专聘教师,带领Z大学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建立远程和跨境合作的基层教学组织,实施外教+助教“帮-辅-带”、中外专业负责人例会、中外教师集体备课等协同机制,锻炼打造一支中外深度融合、结构合理、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师团队开设中英双语专业课程,外方教师兼具专业技能与行业技术,并拥有丰富的线上远程授课经验及混合式教学授课经验;中方助教团队全部具备双语授课能力,混合式教学授课经验丰富,且多数助教为专业教师。

(三)混合教学是双师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历经了技术应用阶段、技术整合阶段和“互联网+”阶段。疫情暴发以来,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阵热度,并已成为横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域的教育新形态。Goodyear认为,混合式教学不仅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3];Picciano认为,混合不仅指面授和远程学习相结合,更主要是包括多模态活动、工具和方法以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2]。本文的混合式教学以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通过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完成社会交互和协作,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混合式教学是实现本土国际化双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后疫情时代,推动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中外双师队伍至关重要。为检验本土国际化双师教学成效,探究中外双师如何实现最优配置,探析双师中助教的角色和作用体现,本文以Z大学教务系统2021-2023年的学生评教数据为来源,共统计41门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国际化专业课程的评教数据,对双师混合式教学的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远程授课和传统面授的授课形式,将专业课程分为线上线下两个维度(以外教教学空间为准),并参考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划分为理论课、实践课和理论-实践(并重)课(如图1)。

图1:本土国际化双师混合式教学专业课分类

关键词:

推荐内容